电视剧 2022.07.06 16:03
生成海报

影视编剧怎样才能创作一个有卖点的剧本

1

题材无好坏,只看怎么做

什么题材才是好题材?这个问题无数人在讨论。影视行业的每个人好像都在冥思苦想抓热门题材,包括我所在的单位,也定期有题材讨论会,每次都免不了讨论到这个问题。但在这个问题上,我始终是一个异类,每次讨论,我永远只有一句话:题材无好坏。换句话说,只要政策允许做的题材,都是好题材。

比如说,我举个自己的例子。我写《恰同学少年》,选取了毛泽东为题材。这部剧成功后,很多人认为是因为题材抓得好,毛泽东嘛,在国内当然应该是热门题材,火了也是应该的。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,其实播出前,这个题材非常不被大家看好,甚至几乎到了一片反对之声的地步,以至投拍时,制作方差点打了退堂鼓,拍成后,央视也拖了一年不肯买。甚至更早,还在开始创作之前,我曾到北京拜访中央“重大办”的专家,专家就告诉我,以毛泽东为题材的影视剧风险极大,多年来只火了一部《长征》,而积压未曾播出的成品却已有七部,原因都是质量太低劣,没有一家电视台肯买。卖出去的里头,也出现过诸如《毛泽东在武汉》这种收视率百分零点几的失败之作(而且是央视播的)。所以,不是说以毛泽东为题材就能保证成功,成功在于你怎么做,能不能做好它。不光我自己这一部,你可以换任何题材,都是这个道理。

比如,同样是抗战题材,既有《亮剑》这样的优秀作品,也会有许多很差劲的影视剧。

影视编剧怎样才能创作一个有卖点的剧本

同样是谍战剧,既有《暗算》这样的优秀作品,也有数不清的烂剧。等等等等,这样的例子我们举不完。所以,大到“战争题材行不行”、“爱情题材行不行”,小到“我写健身教练行不行”、“我写厨师题材行不行”,这些大家经常提出的问题,其实都不是问题。归根结底一句话:题材本身提供给我们的,只是基本素材,怎样解读、表现素材才是剧本成败的关键。

2

题材的政策限制

上面说的“题材无好坏”,有个“政策允许”的前提。因为中国大陆有特定的影视政策,这是客观事实,我们必须服从。而许多编剧新人对此或不知道而误触“雷区”,或不了解而夸大了限制程度,搞得忧心忡忡。所以接下来我简要介绍几个主要的限制。

第一,有关重大题材的审查规定。

影视题材在政策上分为重大题材与一般题材。一般题材只要上报简要梗概(约1500字),就可以由省级广电部门立项,国家总局公示。重大题材则要向省、中央两级“重大办”上报完整剧本,审查通过后才能立项。重大题材的审查非常严格,作为一个过来人,我提醒大家尽量绕道行驶。

第二,有明文限制播出的题材。

“涉案”、“反腐”两类题材,多年前政策已有限制,未经特别审查通过,不能在黄金时段播出。而非黄时段受收视影响,卖价上不去,因此,目前制作机构一般不敢做这两类题材,要做也必须是低成本剧,不然必将亏损。

第三,其他受限制题材。

1,婚外恋、第三者之类的题材,近期多次受到总局点名批评,要求限制播出。

2,恐怖、迷信、血腥、色情之类的题材,都不可能通过的。

3,涉及宗教的题材,一般来讲不要去碰。

第四,总局对题材年代的提倡播出比例。

1919年前(五四运动为界线),历史题材,15%(其中古装宫廷内斗戏受限)。1919-1978年(改革开放为界线),现代题材,25%(其中新中国历次政治运动最好回避,至少不作为主要情节)。1979年后至今,当代题材,60%。当然这个规定还没有硬性到全国各台,目前央视受此比例限制较大,省级卫视也受影响,因此还可以作为我们选择电视剧题材时的某种参考吧。对相关政策我也不是全记得,大致如此吧。顺便也说一句,是否会政策“触雷”,有相当程度要看你怎么表现题材。我个人的体会,觉得现行的影视政策远没有许多网上传言那么严酷,只要选择题材时注意一下,创作时心里有个谱,一般不会受政策的太大限制。或者反过来说,政策允许我们写的题材是足够的,保证我们写不完。

影视编剧怎样才能创作一个有卖点的剧本

3

编剧要选择自己熟悉的、能把握的题材

政策允许只是客观前提,我们知道就行了。接下来,是真正的题材选择基本原则:要选自己熟悉的、能够把握的题材。这话听起来像废话,但个别爱好者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问题。

比如说,有网友就曾给我发过这样的作品,写美国中情局的特工,剧本满篇都是“杰克”、“海伦”之类的洋人,在纽约城里大展拳脚,飞车、爆炸、救总统、搞定恐怖分子等等。再比如说,我也看过这样的作品,写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战争,武田、足利等等牛人如何厮杀不止。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,最极端的,我还看过有人写《星河舰队》的续集呢。对这些题材选择,我是反对的。编剧写戏当然离不开编造,但前提是你了解、熟悉这个题材,不然就成了人为地胡编乱造。写美国中情局的特工,你了解吗?就算你要写,你写得过美国编剧吗?选这样的题材,显然不是来自生活,而是看多了美国大片、想当然的结果。

当然,编剧不可能了解一切行业、一切人的生活,我说的熟悉与能把握,是指那种生活特质不超出你的掌握之外。比如你让我写个小偷,或者写个医生,虽然我高中以后就不偷东西了,也至今不会医病,但他们的生活本质不出我的认识之外,我能够用这些人物来表达我对生活的理解,所不足的,只是需要查些行业相关资料而已。但你要我写甘地,或者写中情局的胡佛局长,对不起,我肯定不会去写,因为他们的精神特质我根本不了解,我只能去瞎编了。

有过多次,有新人朋友苦恼于不知该选什么题材开始练笔,向我提问,我总是回答说,选你最熟悉的生活开始。比如你是学生,你不妨先写写学校,你是公司职工,不妨先写写公司。因为这些是你最熟悉、最能把握住的生活。如果这些你都写不了,你怎么可能写好汉武帝或者火星叔叔马丁呢?

归根结底,你的剧本是不是好,不在于它讲的是007的还是你家隔壁修鞋的老王,它最终依靠的,是你对生活的理解。所以,你得选择能表现你目前对生活的理解的素材,不然就成了瞎编。

影视编剧怎样才能创作一个有卖点的剧本

4

题材的类型特色

当然,对编剧来说,影视题材也有分类,世上没有万能编剧,我们都得找自己适合的题材类型来写。

我们也经常听到各种题材分类,比如军事、爱情、反特、家庭伦理、青春偶像、古装戏说、民国年代等等等等,有的按内容,有的按时代,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。大多数编剧新人也会把自己的作品归入某个这种类别中。但我以为,这些类别区分,本身没有多大意义,或者说,它是我们选定题材后的自然归类,而不是选择题材前的个人特色考量。

第一,风格上,是“情节派”还是“情感派”。

比方你写个谍战题材,自然要侧重情节性,写个公司白领谈恋爱的戏,则不必处处险象环生、生死悠关。而擅长情节悬念,还是擅长情感纠缠,各人自有特色,琼瑶写不了《暗算》,海岩也写不了《大明王朝》,更不用说我们了。比如我就写不了纯情感戏,而比较喜欢走情节派的路子。而不少女性编剧,则能把情感戏写得很好。这都属于比较根本的个人风格。

第二,年代上,是当代题材还是历史题材。

这也属于个人偏好。比如我偏好历史题材,因为觉得当下的生活,总会使我迷失在太多现象中,而把握不住现象背后的生活本质。而历史年代戏,时间已经帮我去伪存真,让我更容易看清其本来面目。而有些人则反过来,不喜欢资料中死板的人和事,对身边正在发生的人和事则有强烈的感悟。这也是个人风格大的不同。

第三,气质上,是大戏还是小戏。

我以为这个区别更为根本:戏有小戏、大戏之分。寻常情感、家长里短这些是小戏,凝重、深刻,反映社会历史变化的,是大戏。一部戏是大戏还是小戏,一般很容易区分,比如大戏会场面比较宏大、气氛比较凝重,成本比较高,大部分有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等等。但这些并不是最关键的,最关键的是一种气质:大戏重社会,小戏重个人,大戏是黄钟大吕,小戏是轻歌小调而已。比如,《大明王朝1566》肯定是大戏,《蓝色生死恋》肯定是小戏。大、小戏本身并无高低好坏之分。相对来说,小戏更接近普通观众的生活细节,更容易得到观众的接受,大戏则要求厚重,更有思想内涵。

中国传统的评价观念中,一般还是认为大戏的创作难度更高,或者更上台面一点,因此,写大戏也相对更容易得到正统的肯定。比如中国视协最近刚搞的“中国电视五十年全国优秀编剧、导演、出品人评选”,我看那个获奖名单中,专写小戏的编剧(纯情感剧、伦理剧或纯戏说剧等)就不太容易被评上。但这与市场接受程度无关,对市场而言,大戏、小戏无所谓,我只是提出这种区分方式,供大家考虑个人的长处与兴趣。你擅长情节还是情感,喜欢历史还是当代,特别是,你注重感悟个人生活还是描绘社会时代,我以为这些倒是你题材选择时几个可考虑的标准。

影视编剧怎样才能创作一个有卖点的剧本

5

切忌跟风

前面说到,选择题材是影视市场的热门问题,而其中最热的,就是“现在什么题材热门”这个问题。这一点上,不说编剧,就连许多影视制作方,也不能免俗。我碰到过很多制作机构的老板,参与过很多影视策划会议,其中听到得最多的一句话,就是“现在什么题材热门”。每当听到这种问话,我都会立即表示反对。我以为,这个问题根本不该问。因为这个问题的背后,其实是一种“跟风”思想,说得严重点,就是投机取巧的思想。跟风,证明了你缺乏创造力。而且,跟风的风险,远大于创新。观众永远是喜新厌旧的。

过去,我们的影视产品比较少,观众可选择的有限,对某类题材还可能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兴趣,比如曾经风行了十来年的清宫辫子戏等。但随着影视市场的发展,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来临,观众的兴趣变化越来越快,口味的分流越来越细,影视剧的生产制作周期又比较长,一部电视剧从创意策划到播出,最少一年多,多则好几年,这种情况下,你再跟风所谓的热门题材,一般来说,只会死得很难看。

6

题材的生命在于创新

不跟风,意味着选择题材要尽量创新。创新是题材的生命。题材的新有两种,一是素材本身新,二是旧素材从新的角度去解读。

素材的创新这一点,常常会被大家比较重视,如许多朋友会给自己的作品冠以“国内首部反映**的作品”,这都是在突出素材本身的新。找新素材,这当然也对,你第一个来写某题材,当然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。不过素材创新,难度很大,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。真正好的素材,过去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过,被你想到了,这个机会可不多。反过来,某素材从来没人做成,很可能倒是素材本身并不被观众感兴趣。而且,除非是特别重大的素材,一般素材的新,并不见得能引起观众太多额外的兴趣。比如:你第一个来创作中国航天,拍神六神七,这可能很牛B。但这个机会归你的可能必太小,抢先的只怕会是军方。反过来,你写“中国首部税务干部题材”,或者“首部野外生存题材”、“首部售楼小姐题材”、“首部公交车反扒题材”之类,这样的“首部”倒是容易找,找一万个也找得出,但观众的额外兴趣却未必有多大了。所以,对编剧来说,题材创新的关键,在于第二种,即表现的角度的创新,这才是真正见编剧功夫的。

我举个例子:《金婚》的题材一点也不新鲜,夫妻矛盾、两口子如何过日子而已,但编剧通过选取五十年五十个特定生活矛盾点,给这个题材创了新。

再比如,我曾接触过一个革命战争题材,写红军四渡赤水,这个题材老得不能再老,但作者却改变了表现角度,写的是四渡赤水前,因部队严重减员缩编,红军里的十个连长变成了普通一兵,编成一个“连长班”,专讲这个连长班如何四渡赤水的故事。这就把一个老题材赋予了新的表现角度,使它顿时新鲜了。

所以,我们选择一个题材,要多想想怎么从表现角度上创新,这才是题材创新的关键。

影视编剧怎样才能创作一个有卖点的剧本

7

题材选择的几个窍门建议

1,题材的历史周期性

这一点,主要针对历史与年代题材。

2,题材的政策需要

3,题材的现实前瞻

中国社会正处在剧烈的变化发展中,如果我们创作现实题材,也应该根据现实的变化发展,来提前准备社会需要的题材。

4,题材的周期循环

曾经的热门题材,可能会再热,市场对题材的需求可能出现循环,这是我的一个未经证实的观点。这或者有点像股票市场,跌无可跌,就会再涨起来。影视题材也一样,一种曾经热门,后来被观众厌倦的题材,一个周期后,我以为可能会重新热起来。

5,题材的网络化超前选择

这是我的另一个未经证实的观点,而我个人坚信这个观点:影视题材要创新,很大程度上可以学习网络,从目前的网络热门题材中衍生出将来的热门影视题材。原因很简单:一,网络超前于传统影视,本身代表了最先进的需要;二,目前的网民,将成长为未来的影视观众主体。所以,我个人很看好魔幻、架空等等网络热门题材形式,甚至多次想过将来自己也试一试魔幻题材。

来源:编剧与剧本

登录 后发表评论
0条评论
还没有人评论过~
相关问题